Tuesday, August 30, 2011

[詳細解釋] 不可不知的蟑螂冷知識


流言:蟑螂從恐龍的時代就有了;蟑螂不會飛,只能滑翔;懷孕的蟑螂才會飛;蟑螂什麼都吃,房子衣服電線紙,甚至還有嬰兒的睫毛!蟑螂喜歡喝酒;沒了頭部還可以生存九天;有些蟑螂受到驚嚇,可以跳躍數米之遠;蟑螂不愧為小強,暴露在大於人體有害劑量十二倍的環境之下仍可安然無恙;一般家庭若發現一隻蟑螂,其總數可能超過兩萬隻。
真相:
先來了解一下蟑螂。蟑螂是蜚蠊目(Blattodea)昆蟲的泛稱,目前已被發現大約有4300多種,中國250多種。其中只有大約有數十種會入侵人類家居。家中最常見的蟑螂,大的有身長3厘米的美洲大蠊(Periplaneta americana)、澳洲大蠊(Periplaneta australasiae);小的有體長約1.5厘米(0.59英寸)的德國小蠊(Blattella germanica)、日本姬蠊(Blattella bisignata)。蟑螂會傳播多種疾病,使得人類格外關注。關於它們的傳言亦真亦假,讓人難於分辨。

1、蟑螂從恐龍的時代就有了。

這話也不能說不對,但正確的說法是:在恐龍的時代,蟑螂早就有了。因為蜚蠊目的化石顯示,在中石炭世維斯發早期(距今約3.2億年)蟑螂就出現了[1],而恐龍直到2億4500萬年前的三疊紀晚期才出現。蟑螂可以拍拍恐龍的頭(只要它夠得著)慈祥地說:我可是看著你長起來的~~~
晚侏羅——早白堊世(恐龍時代)的麗卡拉套蠊*Karatavoblatta formasa化石,和現在的蟑螂並無二致。*

2、蟑螂不會飛,只能滑翔,懷孕的蟑螂才會飛。

沒見過蟑螂飛的,估計都是北方人。因為北方家中的蟑螂主要是德國小蠊,雖有翅但基本不飛。而南方的那些大型的蟑螂(如蜚蠊科和地鱉科的種類)不但經常飛,而且遠不止滑翔這麼簡單。在南方夜晚的燈下有時能見到趨光飛來的蟑螂,雖然由於翅構造原始,飛行技術不高,但也可輕鬆地俯衝、爬升和轉彎。總體來說,飛行姿態和螳螂十分相像(因為它們在分類學上關係最近)。
 
在台灣燈誘時飛來的超級無敵宇宙霹靂金剛大蟑螂,飛的時候聲勢浩大,讓人以為是獨角仙呢。張辰亮攝
至於“懷孕的蟑螂才會飛”的說法實在是個莫名其妙的謠言。網上能找到的來源都是同一句話:“原來會飛的蟑螂是—- 懷孕的!~據說是為了保護肚子裡的蛋才會飛。”大概是因為會飛的蟑螂都是成蟲,相對若蟲來說個體很大,人們以為個大的都是母的、懷孕的。別妄自猜想了,其實蟑螂的飛行和懷孕並無關係。而且有一個反例:一些蜚蠊目地鱉科的昆蟲(也就是常說的土鱉、土元,說起來也算一類蟑螂)反而是雌性無翅、雄性具翅的。這樣雌性再怎麼懷孕也沒法飛啊……
 
北常見的冀地鱉。上雄下雌,平時最常見的、用來製藥的都是雌蟲。

3、蟑螂什麼都吃,房子,衣服,電線,紙……

關於蟑螂的食譜,美國馬薩諸塞州的麻省大學阿默斯特校區(UMassAmherst)研究蟑螂進化的生理學者和生物化學家約瑟夫.孔克(Joseph G. Kunkel)在他的網站上做出了解答:蟑螂是雜食動物,在大多數情況下,他們會吃任何有機物。他們大多是吃死的或不動的東西,不會捕食活物。他們會吃毛髮、木材、粘郵票的膠水和膠裝書的黏膠,因為傳統的膠水是含有動物性蛋白質的。[2]
 
在自然界裡,小強們餐風飲露,無所不吃。這是一隻台灣叢林裡的美麗小強。張辰亮攝

4、蟑螂喜歡喝酒。

這是事實,但並沒什麼好奇怪的。蟑螂本來就喜食發酵食物[3],而很多食物發酵後都會散發酒香,蟑螂會被酒吸引也就不稀奇了。其實不光蟑螂,蝴蝶、蛾子、花金龜、犀金龜、鍬甲、蜂類、螞蟻等昆蟲都喜歡有酒味的食物。在腐爛的水果和流出的樹液旁,常可見到它們貪婪舔舐的身影。昆蟲愛好者常用來引誘昆蟲的巴氏誘劑中,很重要的配方就是酒。再說了,連人類這麼挑食的動物都喜歡酒,蟑螂這麼不挑食的動物咋就不能喜歡酒呢?
 
樹的傷口流出的樹液,發酵後會發出濃厚的酒味,吸引了各種昆蟲,包括圖中的四斑露尾甲和扁鍬。

5、蟑螂沒了頭部還可以生存九天。

這一點,約瑟夫.孔克也做出了解釋:不光蟑螂,其他很多昆蟲去除頭部也能活很長時間。他把沒頭的蟑螂和沒頭的人類做了比較:
1)如果人類被砍掉頭顱,會大出血而死,但昆蟲的循環系統和人類不同,是開管式循環,當頭被砍掉後,它們脖子的傷 ​​口會在囊血細胞或者足細胞的作用下很快被堵住(與人類血小板起到的作用相似),不至於血流不止。
2)人類呼吸是依靠嘴或者鼻子,並且由大腦來控制這些功能,因此砍掉頭,呼吸會停止。而昆蟲通過腹部的氣門呼吸,而且,它們不需要通過大腦來控制呼吸功能,而且血液也不用運輸氧。它們只需要通過氣門管道就可以直接通過導管呼吸空氣。
3)蟑螂屬於變溫動物,不需要消耗能量來維持體溫,這意味著它們需要的食物比人類的少得多。它們吃上一餐,就能生存數週。而且頭部去除後,蟑螂會老實呆在那,不會亂跑,這可以減少體力消耗。在實驗室條件下,只要沒有遇上掠食者,傷口又沒有被細菌或病毒感染,它們就能繼續活甚至一個月,直到餓死。
不過這個看似很牛的能力,在人們的生活中卻沒什麼意義。因為蟑螂的頭部很小,又隱藏在前胸背板下面,還有靈敏的觸角探測危險,所以就算意外受傷,也幾乎不可能全身完好而僅僅頭掉了。就算真的掉了,以它平時生活的骯髒環境,傷口也會迅速感染而死。但是,如果一隻攜帶卵囊的雌蟑螂頭掉了,它的卵還是會孵化。因為卵從一產出來就已經是成熟的,不用再從母體獲取營養。就算你把抱卵雌蟲車裂,只要卵囊沒破,裡面的卵就能正常孵化。

6、有些蟑螂受到驚嚇,可以跳躍數米之遠。

已知現存的蟑螂是沒有跳躍能力的,除了這種。去年,南非科學家Mike Picker和Jonathan Colville在開普敦的桌山國家公園發現了一種能跳的小強Saltoblattella montistabularis他們開始以為捉到的是蛐蛐兒,但後來發現它竟然是只蟑螂。在這個物種發現之前,人們只知道侏羅紀晚期有過會跳的蟑螂。現在它已經被美國的IISE(國際物種勘測協會,隸屬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,每年都會評出上一年的十大新物種)列為了2010年十大新物種之一[4],其他九個請看《就決定是你了!2010十大新物種》
 
從尾須可以看出來,這確實是蜚蠊無疑
但這個流言中所說的“跳數公尺遠”肯定指的不是這種蟑螂,因為它去年才被發現,而這個流言至少在07年就出現在網上了。流言所指的跳躍,其實應該是蟑螂受驚後常有的短距離飛行。

7、蟑螂暴露在大於人體有害劑量十二倍的環境之下仍可安然無恙。

這句話本身不嚴謹,因為它沒有說明到底是什麼毒物的有害劑量。經過查詢,謠言粉碎機調查員認為有可能是指核輻射。因為有資料顯示,1963年,兩位科學家Ross和Cochran發現,蟑螂的輻射致死量比人類高出六到十五倍。但別忙著讚歎小強,先看看別的昆蟲:在廣島核爆後人們發現,某些蛀蟲和它們的卵在48000至68000拉德(輻射吸收劑量單位)下還能正常生長;1959年,兩位叫Wharton的科學家發現,64000拉德的輻射才能殺死實驗室最常見的果蠅,一種柔繭蜂甚至要180000拉德才能殺死。而我們無敵的小強呢?Ross和Cochran只用1000拉德就乾擾了它們的生育能力,6400拉德的就殺死了93%的蟑螂。[5]可以看出,蟑螂抗輻射能力確實比人強十幾倍,但跟別的昆蟲一比,你就知道它充其量也就是個“2級變種人”……
 
據TVBS報導,台灣清華大學核子實驗室發現,以核輻射照射蟑螂,同樣劑量人類會死亡,蟑螂卻沒事。這倒是沒錯,不過應該同時照照別的昆蟲看看。

8、一般家庭若發現一隻蟑螂,其總數可能超過兩萬隻。

這個謠言和上一條一樣十分經不起推敲。首先,描述就很模糊,一般家庭是什麼樣的家庭呢?還有,“發現一隻”是在哪裡發現?在蟑螂最容易聚集的廚房發現還是在臥室發現?在白天發現還是夜裡發現?是一天發現一隻還是十年發現一隻?最後,竟然出現了“可能”倆字。這不跟沒說一樣嗎?還可能就這一隻呢!一切皆有可能啊!最重要的是,沒有任何學術文獻證實此觀點,這個謠言純粹是來嚇唬人的。不過,如果你家經常在白天看見蟑螂出來爬(注意,是經常),那麼說明你家蟑螂已經很多了。因為家中常見的幾種蟑螂都是夜行性的,白天只是躲在縫隙裡。如果蟑螂多得所有縫隙都滿了,多餘的蟑螂就只好白天在外面晃蕩了……
結論:蟑螂確實是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種之一,不服不行。不過它的一些行為本是昆蟲界普遍存在的現象,卻因為只有它和人類朝夕相處,所以人們才以為只有它才這麼強。其實每個物種為了適應環境生存下來,都有其獨特的生存本領。哼哼,世界如此險惡,沒有兩把刷子怎麼出來混。
最後免費送給大家一個滅蟑秘方,謠言粉碎機調查員親身試驗過的:把硼酸粉(藥店有售)和同重量的蒸熟的土豆泥混合在一起,並在其中加入適量的糖,放在蟑螂必經的角落縫隙裡,不出一周所有蟑螂死走逃亡消失無踪。其實,硼酸作為非有機磷類及非除蟲菊酯類藥物用於蟑螂的防治早有報導[6],一些滅蟑藥也含有硼酸成分。使用的時候注意避免硼酸進入眼睛,避免誤食,需要放在兒童寵物夠不到的地方。滅蟑有奇效,大家不妨一試喲。
參考資料: